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何其多 意境 艺栈
  hjm.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120162
最新博文: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3)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2)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0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1)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决议      拨镫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的动态    
西南旱灾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2-11-06

云南财经大学  昆明  650221  15912104828  jianminghe@sina.com )

[      西南旱灾已经对西南地区的生产、物价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西南旱灾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从人类行为方面看,西南旱灾实际上正是人类错误行为造成的社会问题。只有建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式的具有严重自然信赖性的发展路径,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概念]   西南旱灾    旱灾效应    科学发展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制度建设

 

ANALYSIS ON SOUTHWESTERN DROUGHT

 

He qiduo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15912104828  jianminghe@sina.com )

 

[ABSTRACT]   Southwest drought has been seriously impacting on the production, prices and livelihoo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Southwest China. On the surface, Southwest drought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However, from the human behavior side, Southwest drought is the social problems in fact caused by human error behavior. Only by establishing a sustainabl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socialist institution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can we fundamentally get rid of the model of ‘depend on Heaven for food’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with serious natural reliability,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KEY CONCEPTS]   Southwestern drought    Drought effec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damage    Institution building

 

一、旱灾造成的影响

 

西南旱灾引发了对西南地区生产、物价和城乡居民生活一系列的“旱灾连锁效应”。首先,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大范围影响:西南省(区、市)的耕地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造成这些受旱耕地农业作物和农业特种产品减产甚至绝收,三七、天麻等农业特种产品种植受到影响,花卉种植则因干旱锐减,而非耕地的受旱地区草地则形成大面积区域性枯死。其次,干旱对物价形成了局部性影响:旱灾导致粮食作物减产,进而形成粮食供应减少,而粮食供应减少又进一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形成具有突发性、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和农业性物价上涨。蔬菜、水果等农业作物和三七、天麻、茶叶、花卉等农业特种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了通货膨胀压力。第三,干旱造成了电力供应紧张:旱灾不仅导致水力发电锐减,而且导致救灾成本剧增,进而形成电力消耗大幅增加。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用电负荷剧增。由此,南方电网调减了云、贵两省西电外送量,增加网外购电。原来作为“西电东送”输出省的云南成为“东电西送”输入省,由广东倒送云南电量。第四,干旱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由于水库蓄水量锐减而导致水电发电量减少,而水电发电量的减少又必然倒逼增加火电发电量以及柴油和汽油发电量,从而增加煤碳、柴油和汽油的消耗量,导致煤碳和成品油需求大幅增长。第五,干旱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干旱使水力发电锐减,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导致受灾地区工业生产遭受巨大影响。例如,云南省的部分资源开采和冶炼企业被迫减少生产时间甚至停产。第六,旱灾对物种的影响:旱区植物和森林因缺水而大量枯死,而随着森林、植物的枯死栖居于森林中的动物也大量死亡,一些濒危物种特别是濒危植物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第七,旱灾对生活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据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全省饮水困难群众2010年3月份为792万人,4月份达951万人,5月份猛增至2512万人,205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旱灾导致缺电、缺水,而缺电和缺水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由于缺电和缺水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反过来进一步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二、旱灾的成因分析

 

对于西南旱灾的成因,不同学科给出的解释相去甚远,莫衷一是。例如,气象统计学的解释是旱灾是百年一遇的气候现象,气象地理学的解释是青藏高原阻隔了印度洋较弱的水气而形成干旱,地球气象学的解释是地球排气和排热造成干旱,地质学的解释是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水渗漏而至旱,生物学的解释则将旱灾归咎于被称为“抽水机物种”的速生物种桉树和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过度吸纳地下水和地表水而形成旱灾。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从非人为的自然变化造成天灾方面寻找原因显然并没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因为非人为自然变化造成的天灾是人类所不可控制的。我们只有从人类自身的行为给自然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增强抗灾能力方面去寻找原因,才能反思人类行为的错误,最终找出克服大旱灾害的有现实意义的答案。根据笔者的研究,造成旱灾的人类原因以及应对旱灾的人类原因主要在于如下六个方面:

(一)、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导致降水量减少和水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导致植物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进一步造成地表沙漠化、石漠化和喀斯特地貌化,其结果是植被无法生长,动物无法繁殖,农作物无法种植,生态系统进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干旱-植被进一步破坏-水土进一步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

生态破坏和污染排放(尤其是碳、硫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破坏了大气结构和大气与地面生态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循环的正常进行。同时,植被破坏改变了水循环系统的自然规律尤其是水循环的规模、时间和频率,生态系统与水循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错乱,缺乏植被的土壤系统给水循环系统发出错误信号,使地下水-地表水-空气水循环异常,即地下水-地表水-空气水循环在规模上、空间上、时间上和频率上出现异常,从而形成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空间、非正常频率和非正常规模的水循环异常现象即南方旱灾、北方雪灾,西部干旱、东部洪涝的特异化和极端化气候现象。

从历史上看,黄河流域的过度砍伐使整个黄河流域成为黄土高原,最终使黄河文明走向衰落。敦煌文明的消失也与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直接相关。过度开发已经使越来越多的清水河流变为富含泥沙的黄水河。由于大量污染物排放和缺乏有效的植被保护,长江也已经越来越被污染并日益泥沙化和“黄河化”。可见,敦煌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消失与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的对大自然的破坏直接相关。

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工业化破坏,一些地方为引进外资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大量重污染企业进驻地方后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同时,一些造纸企业为获得纸浆来源而大规模地砍伐原始森林以圈占土地来种植速生植物,形成在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垄断条件下造纸企业对森林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由于造纸企业种植速生物种目的的工业性,生长出来的速生植物在短时间内就被砍伐,数亿亩的速生植物实际上无法森林化,从而对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加重干旱的影响。二是农业性破坏,即农业生产造成的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种植面积是农业产量实现低成本扩大的最优路径。因此,按照经济人理性原则,农民一般会尽可能地选择扩大种植面积而不是增加亩产量来增加总产量。增加种植面积的最简单方法是将森林土地改造为耕种土地。这样,不但退耕还林难以实现,而且森林面积会越来越被消灭。三是生活性破坏,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对木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为生活砍伐林木,木材商为获取高额利润而大规模砍伐森林,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日益严重的破坏。四是灾害性破坏,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一般情况也是人为的。由于森林防火知识在防火意识薄弱人群中普及性的缺乏和干旱时期火灾的高危性,火灾对森林的毁坏在干旱期间表现得更加严重。

(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构成了人类对生态破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污染对旱灾的形成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一是规模庞大的碳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度流失,从而形成干旱时期水资源过度匮乏至成灾害的结果。二是环境污染导致大量物种减少和物种灭绝而致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态系统与水循环系统之间正常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流阻断而导致水循环的特异化。三是过度污染使越来越多的干净水资源变为富含有害物质的无法利用的污水,适于植物吸收生长的水资源和达到人类和牲畜饮用标准的水资源不断减少,造成旱灾或加剧旱灾的影响。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缺失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中国农村地区的水库、公共水塘、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大量为五十至八十年代时建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大规模投资被中断,而且对在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缺乏基本的维护和管理。其原因在于:(1)、产权基础缺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使大规模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失去了它应有的产权基础。从规模经济角度看,小农经济使农业生产方式分散而无法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经济,个体农业(家庭农业)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缺乏投资和缺乏组织而无法正常进行。(2)、资金短缺:农村经济的家庭分散经营模式必然无法集中资金和劳动力资源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短缺,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外逃和转移使农村经济建设资源配置失去劳动力基础。因此,不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短缺问题将会随着知识型、技术型劳动力外逃和体力型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而日益恶化。而且,整个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也会随着劳动力外逃和转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农村贫困化而日益恶化。资金短缺的直接后果就是支撑农村发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法正常投资、维护和管理。这样,降水量的过度减少不可避免地形成旱灾,而降水量的过度增加则会造成涝灾。(3)、政府行政方式:政府的威权型行政方式使农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组织起来进行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社会主义行政思维和某些政府公务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农村经济建设统一组织,甚至形成乡村政府和政府官员富裕与农民贫困的对立,某些地区则在引进外资上大量引进污染型企业和生态破坏型企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在干旱或其它突发事件形成之后,地方政府才在中央和社会的压力下出面充当“灭火队”角色。因此,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空缺实际上都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非服务性行政方式有关。笔者的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行政管理部门长期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规划和组织,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修善和管理,形成农村对干旱防御能力低下的严重后果。例如,云南省内的农村小型水库、水渠、水塘和水窖既没有投资建设,也没有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

(四)、水资源垄断和破坏

长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河流上大规模的破坏性水电开发对水资源造成垄断,从而形成总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结构性短缺。水资源垄断不但造成了生态失衡尤其是水循环异常,而且在干旱时期由于经济利益而无法及时、合理调度水资源以满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种植灌溉用水的需求。

由于水资源保护制度短缺、组织短缺和资金短缺的长期存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水源、水库、河道和灌溉工程的保护缺失,灌溉工程被破坏,越来越多的水源、水库、河流失水甚至干涸。因此,在干旱期间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打井,而打井则会使局部地下水下降甚至使地下水被掏空,造成原有水源枯竭,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缺水问题会进一步加剧,使长期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化。

(五)、资源短缺

1)、劳动力资源短缺:作为农村精英分子的有能力通过考试升学方式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农村青年在其学业完成后一般都不返乡工作,而是选择留守城市,成为拥入城市的第一批劳动力,形成农村知识型劳动力和技术型劳动力外逃现象。由于农村缺少适当的就业机会、发展前途、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相对低下,不但已经通过升学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劳动力在毕业后缺乏返乡建设农村的意愿,未能通过考试升学途径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成为农民工大军。农村知识型劳动力和技术型劳动力外逃加之体力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和农村空壳化,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缺乏劳动力资源和创造力源泉。同时,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只能以掠夺资源的方式维持生活,形成农村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资源掏空现象并日益恶化。

2)、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住宅和工业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以及人口增长对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日益短缺,迫使缺地农民将林地改造为耕地进行农业生产,而林地的耕地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改变生态系统与水循环系统之间的信息和物质能量交流,其结果使得水循环异常化,最终则是干旱、洪涝、非正常强降雨和强降雪等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形成、恶化和频繁化。

3)、森林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木材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林木砍伐不断加剧,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并且,由于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使得森林林木大面积减少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农业家庭分散经营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使植树造林失去了产权基础和劳动力基础,基层地方政府缺乏联合劳动力组织植树造林的意识和从制度上规定的行政职责,使森林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补偿机制。因此,相对于人类需求尤其是商业需求和生态平衡需要而言,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和难以逆转。

(六)、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必然导致人口对食品需求的增加。同时,在教育资源增长速度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条件下,人口过度增长将会使文凭标志的和非文凭标志(文化标志)的人口素质整体性下降,而人口素质的下降则会导致出生率上升,出生率的上升又会导致人口素质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人口规模-人口素质-资源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问题。并且,人口增长的必然结果是,为维持每一个人口的基本需要,即为保持维持人类生存的对自然资源的人均需要,不断增长的人口只能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由于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在自然界中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则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加。因此,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严重。例如,随着人口增长,耕地的需求将会上升,人均耕地必然减少。按照人类的生存需要,人均耕地也必须维持在一个足以维持每一个人口生存的最低耕地量的范围内。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规模也必然扩大,而人口增长和家庭小型化则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形成倒逼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非农业生产性占用的压力。因此,人口增长促使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其结果将会使耕地城市化尤其是耕地房地产化问题日益恶化。在维持人均耕地不变的条件下,林地耕地化又不可避免。在不能有效控制人口的条件下,在林地被大量耕地化之后,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农村、农业和农民甚至整个社会将会陷入无资源可用以维持生存的绝境。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西南旱灾的形成既与自然规律相关,同时也与人类行为相关。并且,各种证据表明,干旱以及干旱演变成灾害正是人类行为不当的结果。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破坏、环境污染、人口的过度增长以及由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的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急剧膨胀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缺失等不仅导致了干旱的形成,而且致使干旱演变成为灾害。因此,及时纠正人类的不当行为对于防治旱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纠正人类的不当行为则首先应当从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入手,以减少人口规模过大形成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需求。其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制度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护制度,杜绝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避免简单地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为目标的盲目、无序竞争所导致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原则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兴云:《云南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观察网,2010年4月12日。

[2].何志强:《云南抗旱大事记》,生活新报网,2010年5月31日

[3].秋实:《近期西南旱灾的原因分析》,百度网,2010年4月7日。

 

起稿: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上午953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星期二下午1014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下午1656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二日星期六上午1114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三日星期日上午1111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三日星期日下午1021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星期二下午447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星期二下午844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上午1135

改稿: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下午958

改稿: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星期三下午456

改稿: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五日星期二下午926

改稿: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九日星期六上午1038

改稿: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星期五下午1042

改稿: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六上午1113

评论(0) | 阅读(1516)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儒家人生之道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诗句(…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诗句(… ()


我的最新动态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3)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2)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0届社员(代表)大会公告(1)
玉环县海洋集团公司第29届社员(代表)大会决议
拨镫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何其多的作品被发行为电话卡、明信片、邮票和首日封
云南省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对就业的贡献-基于浙江、江苏和云南的研究
产业组织的财政贡献分析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何其多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